欢迎来到2022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! 深圳医博会
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行业新闻

解析 | 国产内窥镜市场,三大领域谁是主力军?

时间:2021-7-22 15:13:2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点击:

CMEH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始创于2002年,展会举办地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等多个城市轮回举办,CMEH医博会是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展会在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沉淀,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、集产品技术、新品首发、采购贸易、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。

赛柏蓝器械

一次性内镜:内镜耗材化,国产布局初见成效。


▍来源:Eshare医械汇

内窥镜发展至今,已走过上百年历史,共经历4次大的技术革新,从最初的硬管式内窥镜(1806-1932)、半曲式内窥镜(1932-1957)、纤维式内窥镜(1957以后),到了如今的电子内窥镜(1983以后)。

随着技术的深入,内镜与许多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相互融合,衍生出更多新的产品。目前内窥镜正朝着小型化、多功能、高像质方向发展,除了三维内窥镜外,一次性内窥镜、胶囊内窥镜和超声内窥镜是目前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产品,也将是行业未来的增量市场。




一次性内镜:内镜耗材化,国产布局初见成效




传统内窥镜由于结构复杂,包含多个小而长的开放通道,很难彻底清洗和消毒。同时灭菌成本高也是医院无法承受的,委外灭菌一般需要一周的周期,低温等离子灭菌费用昂贵。

基于此,世界卫生组织同意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两类内窥镜无需灭菌,这也就造成了同一内窥镜在不同患者间应用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。相关学术研究显示,内窥镜在医疗器械交叉感染风险中排名第一,70%以上的内窥镜存在清洗不干净问题。

一次性内窥镜作为解决这一安全隐患的最佳产品,应运而生。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交叉感染问题,且不存在对内窥镜的损耗,一定程度提升手术效率。除此之外,产品迭代速度快,医生学习成本低,医院置换成本较低,相较于传统内窥镜,一次性内窥镜的性价比已逐渐凸显。

随着内窥镜检查的需求逐渐加大,一次性内窥镜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。据广发证券测算,至2030年,国内一次性胆道镜市场规模预计为15亿元,一次性胃镜市场规模预计为41亿元,一次性结肠镜市场规模预计为2亿元,一次性十二指肠镜市场规模预计为20亿元。

目前国际上许多企业已开始布局一次性内窥镜,并已研发出成熟的产品。其中比较典型的要数波士顿科学,它将其在心血管领域积累的腔管技术运用到内窥镜的研发中,目前已研发出一次性胆道胰腺镜、一次性输尿管镜和一次性十二指肠镜。



国际巨头纷纷进军这一领域,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参与其中,如安清医疗、普生医疗、视界医疗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国内已有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注册证,此外有6家企业获得CE或FDA认证。



这些挑战者迎风启航,未来或有望实现这个领域的弯道超车,将进口巨头赶下主舞台。





胶囊内镜:小而美,值得布局的独角兽领域




胶囊内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,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医疗仪器。胶囊内窥镜能进入人体,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,用来帮助医生对病人消化道系统疾患进行诊断。

普通内镜耐受性相对较差,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的受检者,尽管借助麻醉可以实现无痛胃肠镜检查,但仍然给受检者带来很大的不便。

而胶囊内镜检查则无需麻醉、舒适安全,且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普通内镜效果,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睐。

胶囊内镜进入中国10年,市场规模稳步增长。2015-2019年,胶囊内镜市场的市场规模由7.5亿元增长到10.3亿元。受消化道疾病早筛普及以及技术进步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,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。据预测,2024年将增长至21.2亿元。另外,目前胶囊内镜检测项目在广东、上海、重庆、山东等地区相继被纳入医保,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容。

胶囊内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,目前行业参与者较少。国内市场主要呈现3进口+4国产的竞争格局。



超声内镜:消化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,国产化率0




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,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,当内镜插入体腔后,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粘膜病变的同时,可以利用超声内镜下的超声实时扫描,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,并辅助息肉切除、粘膜剥离、内镜隧道技术等,进一步提升内镜和超声的诊断和治疗水平。

由于超声内镜壁垒高,目前仅有日系三家企业奥林巴斯、富士和宾得已有产品上市。国产企业开立医疗基于超声、内镜两大领域多年的深耕,率先推出了超声内镜,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,目前国内注册已启动,预计未来1-2年推向市场。

国内市场主流的超声内镜设备价格超过350万元,只在三甲医院使用。开立医疗超声内镜的出现,或有望打破价格壁垒,进一步加快该产品在国内的发展。


目前国内内窥镜领域被日德巨头垄断,硬镜国产化率不足10%,软镜国产化率不足5%。国产厂商迟迟未在内镜领域突围,高技术壁垒是直接原因。未来随着技术的突破,在一次性内窥镜、胶囊内镜、超声内镜等新技术领域,国际巨头尚未形成合围之势,国产企业或有望一争高下。

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

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